《仗剑缥缈行》转载请注明来源: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
两百年前的大唐崇尚道教,对于西来的佛教和爱立下条条框框的儒家有些不怎友好,反倒是主张依法治国的法家和无为自然的道家备受大唐皇室推崇,深处腹地的道牢山可是被尊为道教祖庭,风头无两,信众无数。传说四千多年前的上古时代,道教至圣李老仙人便是在此骑牛飞升,留下一句“我且上天瞅瞅,尔等可悠悠而至”,诙谐风趣,却也霸气无双。自此以后道牢山便一直被说成是道教的发源地,可有人捧便有人贬,总有人跳出来说这不过是后人杜撰的传闻而已,信不得真,可唐国仍旧把道牢山奉为道教祖庭,直到后来把大唐国被灭,诸国蜂拥林立,东滕的国东边的青羊山被奉为新的道教祖庭,那时候滕国可是强国,孤竹国自然不敢多说什么一道旨意就把道教祖庭的头衔从道牢山剥了去,再加上历代孤竹国国君更信奉西来的佛教,更使道牢山成了被小妾挤掉的正房,委屈的紧。不过好在道牢山上的道士们对于这等名利头衔并不怎么在意,不管青羊山如何势大,都保持一副你强任你强的模样,不闻不问,还真是将那无为发挥到了极致。
不过尽管如此,可在江湖人心中,道牢山仍旧是个神鬼莫测的地方。毕竟建宫整整一千五百多年,历经几朝不灭,要说它没些真本事真家伙,说出去肯定谁也不信,而且就在两百多年前,道牢山上更是出了一个了不得年轻道士,背着一把桃木剑下山便挑翻了那时候的一座江湖,堪称举世无敌,仙人之姿,只是后来那年轻道人丢下气煞世人的两字就回到山中不再下山,不知是死是活。不过都已经两百多年了,估计早就死成烂土了吧,要是不死,那不得成了老妖怪。
自此以后,尽管江湖在怎么精彩纷呈,都不敢轻视那些立教创派有许多年根基的老门老派,除非是活的腻歪了。
道牢上,有一宫三山九峰三十六洞,在册人员一千六百七十二人,正合周天之数。自从道教祖庭的名号被抢了之后,除了附近嫌远,或者是多年的老香客者,大部分人都愿意跨国去往东滕上香。虽说如今三国鼎立,边境之上偶有战事,风潮暗涌,可三国之间还是会互通有无,大力发展各自经济,至于其中涌进的各种细作,更是不计其数。香客少,香火钱当然也就跟着少了,尽管如此,道牢山还是拥有那么多的在册人员,完全是因为朝廷看不下去一个好好的曾经道教祖庭,再怎么尊崇西来佛教也不能让道牢山太难看。有了朝廷每年的特拨款项,道牢山才能得以维持下去,可也还是过得有些拮据,山上的许多道士的道袍都被洗的泛白,看上去有些寒酸,好在他们也不讲究这些,过得怡然自得,很是知足。
道劳山山门在鹤鸣山百花峰。
陈青云三人跟着被追打的老道追了一路,可那老道跑的实在太快,三人怎么追都追不上,也不知道祖老青是不是因为带着两人所以才追不上还是完全因为实力不济,不过看他一副大气不喘的模样,显然没有尽全力。
山门是一块高一丈多,宽两丈多,上书“玉灵道门”四字,飘逸飞扬,出尘于世,书写四字之人肯定也是一位神仙人物吧。山上出了偶尔见到一些道士,香客并不多,不过沿路风景倒是真不错,空谷幽兰,钟灵毓秀,叠岭层峦,怡人心神,一条青石铺就的石阶绵延向上,直通峰顶的云霄宫。
陈青云颠颠背后的中庸古剑,看着眼前的风景赞叹道:“想不到这道牢山风景还真是仙气十足啊,着实当得上仙家之名。”
幼萍背着一个小行囊,抱着红色的油脂伞,认同道:“都说道牢山气运不济,可再怎么不济,单单是眼前者风景,是真的好看。”
陈青云取笑道:“呵呵,那要不你在山上的当个道士算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青刍一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