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用途火炮“迫榴炮”
概述
迫击炮是一种用座钣承受后坐力,射角大、弹道弯曲,主要进行高射界射击的曲射火炮。一般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结构简单,适于伴随步兵行动,主要用于歼灭遮蔽物后和位于反斜面上的目标,属于近程面杀伤武器。榴弹炮是一种比加农炮身管短,初速小、弹道较弯曲、具有较大射程的火炮。
迫榴炮则是兼有迫击炮和榴弹炮弹道性能的双用途火炮,按机动方式可分为牵引式和自行式两种类型。迫榴炮具有多用选性和灵括性,特别是自行迫榴炮的机动性和战场生存能力,非常适合现代化战场作战的需要,在未来的城市作战和山地作战中,追榴炮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迫榴炮的发展历史
迫榴炮是在传统迫击炮和榴弹炮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20世纪60-70年代,在机械化浪潮的冲击下,迫击炮的发展曾进人了自20世纪初问世以来前所未有的低谷,虚认为是陈旧落后的炮兵武器装备而倍受冷遇。
然而到了80年代,两伊战争、英阿马岛之战相继爆发,随后又发生丁一系列的局部战争,迫击炮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下充分发挥其优长,屡建战功,使人们对它刮目相看。
传统的迫击炮膛内无膛线,大多采用炮口装填,弹道弯曲,配备弹种少,射程较近,用干对遮蔽物后目标间瞄射击;而榴弹炮则采用线膛炮身管,炮尾装填,弹道较弯曲,配备弹种较多,射程较远,既可直瞄射击又可间瞒射击。如果把这两种火炮技术的特性结合在一起,将形成一种特殊形式的迫击榴弹炮,使火炮的战斗性大大提高。
经过不懈的努力,这种设想终于被苏联付诸实践,他们从火炮的战术使用和技术性能人手,巧妙地把迫击炮与榴弹炮的技术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研制出了技术性能先进的迫击/榴弹炮(简称迫榴炮),迫榴炮从此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首先为其陆军空降部队和海军陆战队装备了“诺那”(Nona)l20毫米迫榴炮,作为支援和伴随步兵作战的一种有效压制武器。
此后,苏联/俄罗斯一直高度重视迫榴炮的研制和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迫榴炮系列,先后推出2S9式、2B16式、2S23式和2S31式四种牵引和自行式120毫米迫榴炮。不仅开创了迫榴炮发展的先河,而且推动了迫榴炮的蓬勃发展。
苏联/俄罗斯研制和发展的120毫米系列迫榴炮,均采用炮尾端填方式,以间瞄射击发射榴弹、制导炮弹和火箭增程弹,以直瞄射击发射破甲弹等弹种,使迫榴炮同时具有了直瞄射击和闻瞄射击的能力。
自行迫榴炮配有全封闭炮塔,防护能力大大提高。迫榴炮可采用两栖、空降、空运和伞降等方法机动,具有较高的机动性。
俄罗斯120系列迫榴炮
苏联/俄罗斯的120毫米系列牵引式和自行式迫榴炮是一种综合了迫击炮和榴弹炮性能的多用途火炮系统,用于战场上的直接火力支援。先进的迫榴炮可作为最先到达战斗地域的间瞄火力支援手段,在战斗初始阶段代替122毫米榴弹炮提供间瞄压制火力和直接反装甲火力。目前装备俄罗斯军队的共有4种型号的120毫米迫榴炮:
2B16式牵引式迫榴炮。全炮重l2吨,炮班人数5人,火炮由一辆轻型轮式车辆牵引,具有非常好的操作灵活性。火炮为两用后装式线膛炮,进行直接瞄准射击和间接瞄准射击。
装有炮口制退器,可配用普通榴弹和迫击炮弹,发射普通榴弹最大射程为8.8千米,发射杀伤爆破迫击炮弹最大射程为7.1千米,发射火箭增程迫击炮弹最大射程为12.8千米。火炮高低射界为-10度~+80度,方向射界左右各30度,火炮发射速度8发/分钟,弹药基数80发。大架架脚借助绞车自动打开和并拢。
2S9式自行迫榴炮。该炮是一种单管线膛炮迫榴炮系统,苏联最早于1981年开始装备空降部队,它首先成功地将配备炮尾装填迫击炮的炮塔安装在轻型履带式装甲输送车的底盘上。
该迫榴炮采用2A60式120毫米线膛迫击炮身管,身管长约2.9米(24.2倍口径),既可以像迫击炮那样大仰角射击(火炮高低射界为-4度~+80度),又能像榴弹炮那样实施间接瞄准射击,还可以像反坦克火炮那样对装甲目标进行直瞄射击,而且转换射击方式十分灵活方便。采用人工装填,弹药储存架为非机械化。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第一时间更新《特种炮科技知识(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