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一堆破烂
卖官鬻爵如此泛滥!竟然还非常有效率,这一点令杜子清也没有想到。
按照他的想法,国子监监管科考,这个名额定下来了,要上报吏部,最后还需要发到兵部,这其中备案的还有户部和礼部。
每一层关节都需要打通才行,而且这个送礼也有讲究,谁爱财?谁好名?谁喜欢田产,谁更好古玩古董,都有讲究,每个人分管的东西不同,个人资料也必须健全。
更何况,南京六部六科的事情还不能分管,必须上报北京,这一来一回没有个半年一年,是下不来的。
可是他可是真不了解如今大明王朝的这一整套文官系统了,在整个大明朝,文官系统架空皇帝,当个皇帝没意思,等于是被下面的群臣绑架了一般。
皇帝任用宦官太监对付文官集团,文官集团对付皇帝,皇帝制约宦官集团,几乎就是明中后期的官场真实写照。
各种官场陋习和恶习,乃是积重难返,根本无从解决。
其实木匠皇帝天启帝一开始还是不错的,当时天启帝初登大位,期间鞍前马后出了死力的东林党人们,也跟着水涨船高。
叶向高做了首辅,赵南星做了吏部尚书,邹元标做了左都御史,高攀龙做了光禄卿,杨链做了左副都御使……
这一长串名单,既是东林党的大佬,更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清流。从行政权到人事权再到监察权,全被这些从来标榜正义的君子们一把抓。
史书上管这时期叫“众正盈朝”,朝堂内外,浩然之气逼人。
但皇位坐了没多久,这群伟光正的名流们,便开始让年轻的天启帝抓狂。
倒不是因为这群人爱找事,而是他们不但找事,更不办事。
天启二年二月,天启皇帝悲愤的诏书说:辽东都沦陷了,国家大事十万火急,你们却还在互相争争吵吵。
但天启的悲愤,似乎没任何效果,这群人还是老样,于是俩月以后,天启继续下诏书悲愤:我刚说了你们不许乱传谣言乱攻击,你们却还在闹。
自从努尔哈赤崛起后,国家财政紧张,军队伤亡惨重,你们除了互相吵外,半点好主意都拿不出来。朝政闹成这样,全都是你们弄的。
这次天启皇帝发了狠,以后再有大臣胡闹,就不是发诏书悲愤了,而是实实在在的罚工资。
但大臣们该吵还是吵,该务虚还是务虚。直到天启四年,东林党人杨链上奏骂了魏忠贤,这次真个骂大了,然后……东林党团灭了。
朝堂之上没有东林党人,但实际上下面的东林党人却是更加的盘根错节,直到崇祯朝,魏忠贤一倒台,东林党人更有反扑复苏之像。
都说阉党贪,实际上东林党人更贪,而且花样百出,并且是在各种渠道上发展成了一条龙式的贪腐链条。
底下人接到贿赂,往往都是考虑到上面一些列的链条中的利益的,所以他们收取的好处往往数额巨大,但收了钱就办事倒也不含糊。
所以像南京兵部安排一个武库清吏司的书正校验,根本就不算个事,更何况全国每年这样送往吏部审批的名单多达数万人,谁有那个闲工夫一一对照。
更可况南京本就有六部六科,安排个本地的小官实在是太方便了。
于是杜子清没经过多久的等待,就成为大明官场的一个从九品的小官员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进化》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