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三十六章禅让永琰乾隆恋权刘墉断送和珅留玺
乾隆六十年,注定是一个多事之秋。
乾隆乃是至孝之人,自有崇拜文治武功的祖父康熙帝。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乾隆二十五岁登基时,曾经对天发誓,不敢同皇祖康熙在位的年数相同,如果自己有幸能够在位六十年,就会传位给皇子。虽然此时揽权之心甚重,但乾隆金口玉言,自然要遵守承诺。此外,乾隆自以为英明神武,常常以尧舜自比,也想来一次主动禅让贤者的好戏,成为“千古第一全人”,为后世传颂。
乾隆长寿,而且做惯了皇帝,不想放权,所以此事一拖再拖,到了六十年九月,再也不能拖了。因为十月一日,皇宫要颁发下一年的《时宪书》(即历书),皇历必须有新皇帝的年号。
九月一日,乾隆召集阿桂、和珅等八位朝廷重臣入宫,开启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的密旨,这一刻将揭晓谁为皇太子。
乾隆有十七个儿子,除了夭折的几个之外,皇四子永(王成)过继给履瑞亲王允祹,六子永瑢过继给慎靖郡王允禧,乾隆身边的皇子只剩下五位,分别是八皇子永璇、十一皇子永瑆,十二皇子永(王基)、十五皇子永琰、十七皇子永璘。这几位皇子,哪一个能成为皇继承皇位,一直是大臣们乐此不疲却不能言语的一个谜。乾隆通过木兰围猎或者御花园耕种,来考量皇子们的能力。通过和珅的观察,要说到才能最为突出,应该是十一皇子永瑆和十五皇子永琰,但二人性格迥异,永瑆聪明有才气,性格外向,很有主见,能够独当一面;永琰内阁内向,忠厚老实,为人仁孝。至于是谁,在揭晓密旨之前,谁也不能论断。
阿桂、和珅等开启匾额后的密旨,谜底揭开,拟立十五阿哥永琰为皇太子,随后,并定于十二月初一冬至日举行禅让大典,正式禅让。
这让和珅大吃一惊,永琰性格忠厚内向,比较听话,不如永瑆那么外向有主见,看来皇上是喜欢听话的。让和珅感到意外的,永琰仅仅排行十五,他的生母并非当时的皇后,只能算是庶出,皇位的传承讲究“立长、立嫡”,永琰并无胜算。
乾隆最初并没有考虑永琰,而是孝纯皇后富察氏所生的皇次子永琏,永琏从小聪明,器宇不凡,乾隆依照旧历,写下了立永琏为皇太子的密旨。不料永琏在九岁时因病夭折。当初还有刚出生不久的永琮是嫡子,乾隆又立永琮为太子,永琮年仅两岁就因为痘症而早夭。
乾隆连立两子,不幸都早早去世,此外,乾隆最宠爱的皇五子永琪也英年早逝。晚年再立太子,就只能从剩下几个年幼、庶出的皇子中选择了。哪个得到他的信任,哪个就比较有运气。
按照旧历,当下确定第二年为嘉庆元年。即日起重新修葺宁寿宫,乾隆退位后就搬出养心殿,到宁寿宫居住。新皇帝从毓庆宫搬出,按照惯例移居养心殿。乾隆还提出封永琰为嘉亲王。考虑到永琰成为皇帝后,名字要避讳,但“永”字太常用,避讳不便,索性把永琰的“永”字,改成生僻的“颙”字,改名“颙琰”。
禅让之事,已说过多次,并非意外。但诸位大臣出于礼节,还在挽留道:“圣上身体康健,百姓拥戴,禅让之事可以从长计议。”
乾隆谦虚道:“承蒙上天保佑,朕在位已经一个甲子,我的愿望已经满足,怎敢再生奢望。皇子永琏不幸早逝,朕决定川味永琰,明日宣布。此事已定,无需再议,朕也该退位颐养天年了。”
乾隆说得合情合理,众人也不再说什么,纷纷退下。只有和珅跪下,默默流泪,不肯起来。他的心比谁都着急。一朝皇帝一朝臣,要命的是,和珅与永琰的关系并不好,就这么把大权交给永琰,和珅前途未卜,说好听点有可能失势,说难听点有可能倒台,怎不令人心焦。
既然知道是永琰继位,和珅必须让乾隆继续留在位置上,以图时间来谋求后路,当下流泪劝告乾隆道:“皇上恩施天下,自登基以来,国家强盛,百姓对皇上感恩戴德,实在舍不得皇上。奴才们做臣子的,尚未尽孝犬马之劳,望皇上不要这么着急,当时机成熟,在议退位之事。”
在和珅面前,乾隆流露出真情,道:“哎,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可是,朕老了!”
和珅听出乾隆心中不舍之意,内心火光一闪,道:“皇上万寿无疆,怎么能轻易言老。相传古时候,尧舜都活了一百岁,尧在位七十三年,舜在位九十年。皇上如今龙体健康,宛若壮年,长寿堪比尧舜,再做几十年皇帝,传位也不晚。”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平凡中文网】《年代文炮灰原配幸福起来》《这真不是机械飞升》《变身齐天大圣,觉醒七十二变》《过天门》《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红楼之平阳赋》【微信读书】《你们修仙,我种田》【小粉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