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易帜
易帜,就是换旗,是指废除北洋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国旗(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代表着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改挂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
国旗一升一落,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是步履维艰。因为,五色旗的降落,意味着北洋军阀统治时代的寿终正寝;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东北三省归顺南京政府,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军阀连年征战的混乱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张学良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在求学期间,他受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及欧美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影响,在个人爱好、理想和抱负方面,与其父张作霖多有不同。当他看到国内军阀纷争,帝国主义坐收渔利时,立誓“本个人之良心,尽个人之能力,努力以救中国”。在其父张作霖在世时,就曾多次向其进谏,希望能够停止内战。但是,出身绿林的张作霖一心要成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对儿子的话自然是充耳不闻,甚至还破口大骂。为此,张学良甚为苦恼。
1928年6月,随着皇姑屯一声爆炸声响,张作霖被炸升天,张学良集国恨家仇于一身,易帜决心更坚。
此时,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已使民不聊生,老百姓热切盼望早日结束这连绵的战事,希望能安安生生地过上几天舒心日子。因此,张学良东北易帜的主张,得到了东北人民的热烈拥护。教育界人士上书张学良:“我国近百年来,文化迟滞,经济落后,国弱民贫,外患纷乘,必合全国之力以御侮,方克有济”;工商界人士发表宣言:“顺应潮流,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实行三民主义,以谋统一”;学生更是走上街头,发表演讲,呼吁早日易帜。但是,激烈反对者大有人在。在东北军内部,元老重臣几乎全部反对东北易帜。他们主张东北自立天下,不能听命于南京政府,纷纷苦口婆心地劝诫张学良:“换了旗就等于失去了自主,得听别人指挥;不换旗,拥兵关外,举足轻重,战守自主!”面对这些曾是张作霖左膀右臂及拜把兄弟的前辈,张学良感到压力重重。
而在外部,日本政府更是明目张胆地阻止东北易帜。因为他们害怕易帜之后,英、美会将触角伸到东北来,与其共享东北的权益,而日本一直都是将东北视为自己的殖民地,它是绝对不允许别国插手东北的。所以,日本首相向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发出训令:“坚决阻止东三省政府同南方合作”。
接到训令的第二天,林久治郎就亲自拜会了张学良。双方一番寒暄之后,林久治郎直接切入主题,“东三省应保境安民,不宜实行三民主义。”张学良听罢,沉默不语。林久治郎拿出田中首相的信递给张学良。张学良大致浏览了一遍,就知这是一颗日本人打给他的糖衣炮弹。信中说:南京政府带有共产党的色彩,而且地位还远未稳固,东北实在没有与之联系的必要;如果南京政府以武力压迫东北,日本愿不惜牺牲,尽力相助;如果东北财政发生困难,日本银行也愿予以充分接济等等。张学良深知,如果直截了当地拒绝日本的“好意”,会招致日本动用武力解决问题。那样,东三省的老百姓就要遭殃了。为了避免与日本发生正面武装冲突,张学良只好通电蒋介石,“弟现在实处两难,不易帜无以对我兄,无以对全国,易帜则祸乱立生,无以对三省父老。”易帜之事只好暂缓。
日本对此还不肯善罢干休,借张作霖葬礼之机,派特使林权助会晤张学良,对其软硬兼施。“东北不能悬挂青天白日旗。”林权助端起茶杯阴森森地说。“这是大势所趋!”张学良毫不示弱地回答说。“哼!”林权助恼羞成怒地说:“如果东北当局不听从日本的劝告,要与南京政府达成妥协,为了维护我国的既得利益,我们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行动。”张学良听后微微一笑,义正词严地说:“贵方好比是我们的良友,而南京政府,则好比是我们的主人。就理论而言,似先当听主人之言,然后才能容纳良友之见。”张学良一席不软不硬的话使林权助面红耳赤,他蛮不讲理地高声叫嚷:“我们就是不准你挂旗。”双方不欢而散。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大明:嘉靖修仙啦》《文豪1978》《首席医官》《替嫁多年后》《我娘四嫁》《金手指是深宫老嬷[红楼]》【废柴流小说】《破云2吞海》《回到过去做财阀》《大奉打更人》
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第一时间更新《中华上下五千年》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