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季羡林全集(第十七卷·学术论著九: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 > 梵文《五卷书》:一部

梵文《五卷书》:一部征服了世界的寓言童话集

好书推荐:八零对照组再婚后,逆风翻盘了阵问长生晋末长剑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谨言CS:才16岁,让我老登逆袭?一事无成的我只能去当海贼王天命之上偏要勉强顶级掠食者烈日与鱼我!清理员!龙藏山海提灯高武纪元怀娇七零之改嫁前夫发小当维修工的日子六零小片警爱吃瓜爱工作神农道君

天才一秒记住【天天文学网】地址:tiantianwx.com

梵文《五卷书》:

一部征服了世界的寓言童话集

倘若我们现在要问:世界上任何国家用任何文字写成的书籍哪一本译成的外国文字最多?这问题大概很多人都能回答:这就是耶稣教的《新约》、《旧约》。但倘若像我们再问:仅次于《新约》、《旧约》的是哪一本呢?这恐怕就没有几个人知道了。可是我们一提到里面的故事,就几乎人人都知道,无论他是住在葱茏的椰子林里,是在冰天雪地里,是在一望无垠的大沙漠里,或是在熙熙攘攘的大城市里。这些故事从许多许多年以来就流行各地。上至文人学士的著作,下至民间传说,它们都留下了痕迹。每一个地方的人都以为这些故事是他们自己创作的,根本就没想到还有从外面借来的可能。至于这些故事的老家就只是一本书,而这本书有几百种文字和方言的译本,他们更一点都不知道了。

这本书就是用梵文写成的寓言童话集《五卷书》。

一提到寓言童话,我们就很容易想到印度。因为印度是世界上有无比丰富的寓言和童话的国家。印度人没有空间和时间观念。永恒同一刹那,宇宙同一个小点,在他们看来都没有多大差别。因而印度几乎可以说没有真正的历史。在四五千年的长时间里,我们只找到几个可靠的日期;而这几个日期也还是根据印度以外同印度发生过关系的国家的记载推出来的。譬如说佛教护法大王阿育王的时代就是一个好例子。印度日耳曼人的最老的巨著《梨俱吠陀》,对世界文化来说是一部何等重要的书;但是关于它产生的时期,学者的意见竟相差3000年,一直到现在还埋在一团雾里。

但一说到寓言和童话,世界上任何民族也比不了印度。原因也许就正因为他们没有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别的民族连在幻想的时候也有许多摆脱不掉的束缚;时间一久,距离一大,他们幻想的翅膀就有点追不上了。但印度人却不然。一走到幻想的王国里,他们就显出了自己的身手,仿佛是太空里的飞鸟,大海里的游鱼,任意飞翔游泳,没有一点障碍。说到天,又何止三十三层;谈到地狱,也不止十八个;再说到世界,就在三千大千世界以外还有无量数的世界存在。天帝释住的神宫当然是七宝雕镂,但实际上却并不这样简单。我们得要想象到这七宝有各种的光彩,各种的形态。这种种不同的光彩、种种不同的形态,交互间错盖成一座宝殿。黄金的黄光,珊瑚的红光,毗琉璃的白光,另外还有无量数的光,辉耀在一起。再衬上檐边的七宝铃,上面的七宝网,旁边的七宝池,池旁的七宝树,我们就可以想象这都率天宫是什么光景了。佛从头顶上向外放光,这我们都还可以想象。但他一放就是无量千万条,用印度人的说法就是有如恒河沙数。上面照澈了三十三天,下面一直照到十八层地狱的最后一层。每一条光的顶上都浮着一朵大莲花,每一朵莲花的上面端坐着一个佛。这个佛还像原来的佛一样又从头顶上放出光来,仍然是无量千万条。上面又有莲花,又有佛,这佛又放光。一直到这里,我的幻想还能跟得上。但倘若像这样再放下光去,我的幻想力就有点乱起来,不能够再组成一幅图像了。但印度人还有办法,这才不过是牛刀小试。我们随便看一本佛经,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幻想真如万千涌泉,源源不绝。而且一切都生动,美丽,一点也不枯燥。他们既然有这样的本领,所以对他们来说,一切走兽飞鸟都有了人性;一切泉石树木都有了生命。从不知什么时候起,印度人就相信灵魂不灭,就是所谓轮回。一个人做好事,下一生就可以成神;做坏事,就可以成禽兽成饿鬼。人与兽之间根本没有什么区别。在他们的寓言和童话里,一只牛说话,它真的就是在说话,毫不勉强,为什么一只牛不能说话呢?于是在高山上,深林里,小河边,到处都充满了生命。你无论走到什么地方也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了。

印度人从什么时候起才有这本领,我有点儿说不上来。反正一定很早。而且我总怀疑,这并不是原来不是印度土人后来侵入到印度去的雅利安人的本领;因为当他们还没侵入到印度去的时候,他们在这方面并没有特殊的表现。恐怕这份本领还只有原来住在印度的土人有。雅利安人到了印度才从他们那里学了来。其后血统混合,也就分不清究竟是谁的了。大概在纪元前很早很早就有许多寓言和童话流行在印度各处。最初当然是民间的,后来文人学士也渐渐注意到这方面,于是有的人就把这些故事集在一块写成一本书;有的把单个的故事采到自己的著作里去。譬如说世界最伟大的史诗《摩诃婆罗多》里面就有很多这样的故事。这样流行在民间的寓言和童话一定很多,可惜有许多我们现在已经不知道了。在现存的寓言童话集里面最有名的就是《五卷书》。

这部书是什么时候写成的呢?我们现在还不能够确定。大概总在纪元后三四世纪的时候。到了第六世纪它已经是一部名著了。最早的那个原本现在已经佚失。其后不知道经过多少次改编和重写。有些旧故事因为不合编者的口味被删掉了,同时却又有新故事加入进来。故事的篇数和长短,叙述的本领都很不一致。但这部书的本来面目却始终保持着:它仍然是一部寓言童话集。这是我们的说法。在印度人眼里,它却有别的用处。它是一部用来教孩子们,尤其是太子们的教科书。他们在这里可以学到许多本领:怎样处世做人,怎样交朋友,怎样打倒敌人。所以在每一个寓言或童话的后面都插入一句格言或谚语,里面当然包含着一个教训或一个警告。故事的本身反而成了解释这格言或谚语的工具了。

我上面说到,《五卷书》的原本已经佚失。但从这原本出来的别本却有很多现在还存在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说薮》(spanstyle="font-style:italic;"Tantrākhyāyika/span),安主(Kṣemendra)著的《大故事花束》(spanstyle="font-style:italic;"Brihatkathāmāñjarī/span),月天(Somadeya)著的《故事海》(spanstyle="font-style:italic;"Kathāsaritsāgara/span)和一个南印度本。这都是比较老的。把这几个本子拿在一起比较一下,还约略可以推出原本的真象来。至于新的本子,现存的也还不少。在印度最出名的就是欧洲梵文学者称为“简明本”(Textussimplicior)的一种本子。这几乎可以说是一部新作。原本的寓言和童话虽然还留下了不少;但新加进去的却更多。这新加进去的故事有的是从别的书里抄来的,有的大概是根据民间的传说。这书的性质当然仍然是一部寓言童话集,但里面格言和谚语的数量几乎把这本书变成一部格言谚语集了。这书的著者大概是一个耆那教的和尚,时间不能够很确定,总在9世纪至12世纪之间。

在当时这书曾风行一时。到了1199年另一个耆那教的和尚叫补哩那婆多罗(Pūrṇabhadra)的又根据这书写了一本新书。欧洲梵文学者叫它做“修饰本”(Textusorinatior)。补哩那婆多罗也像以前的许多改编者一样,又加入了许多新的故事,新的谚语。从文字方面来看,他大概利用了不少用方言写成的书;许多方言文法的残余还可以透露出其中的消息来。在他新加入的寓言和童话里面有许多是非常出名的,像义兽和坏人一型的故事就是个好例子。

这两个耆那教和尚改编的《五卷书》流行全印度,可以说是家弦户诵。根据这两个本子又改编出来不知有多少本子。有的用梵文,有的用方言。所用的方言更是五花八门,从喜马拉雅山麓一直到印度最南角,几乎每一个方言都有。我们都知道,印度是世界方言最多的国家,那么《五卷书》方言译本之多也就可以想见了。同时在南印度还流行一个梵文本子。同上面说过的许多本子一样,原书的基干在这里并没有改动,但却加入了许多新的寓言和童话,这些寓言和童话的来源就是本地的泰米尔(Tamil)方言文学。在北方孟加拉流行着一个改编的本子《嘉言集》(spanstyle="font-style:italic;"Hitopade/spanśspanstyle="font-style:italic;"a/span)。这几乎可以说是一本新书,但里面的故事多半取自《五卷书》。这书在印度和在欧洲都非常出名,也有许多译本。我前面已经说到《五卷书》是被印度人看作政治和修身的课本的,在这书里这种倾向更加显明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季羡林全集(第十七卷·学术论著九: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转载请注明来源: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路人的修仙生存法则佳丽三千还不够,女帝你都上手了长春宫小分队穿越如懿传影综:从新世界开始甄嬛重生与华妃携手杀遍后宫海贼:烧烧残日狱衣,米霍克傻眼重生之我从天龙活到现代全服第一弓箭手皇后的贴身侍卫瞎眼神医,开局遇到圣女报恩星穹铁道月下初拥的欢愉之旅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四合院之刚穿越过来就要撵我走全民海岛求生:我能听到万物心声重生年代:娇美人大嫂拒绝营业后群穿柯南,我保送黑方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李云龙亮剑北宋追风者:山花烂漫笑春风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