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击证人》转载请注明来源: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
明堂的家在村子最东头,前面是玉米田,后面、东边都是路,西边是金大奶奶的小院子,再往西是池塘。
五十岁的明堂在工地上受伤后,两口子就没再出去找活干,买了辆大篷车改做“收纸边”生意,每天一大早就出门。累是累了点,日子还算殷实,去年一口气翻盖了五间新平房,还供应着一儿一女上高中。谁见了谁说,明堂,不瓤!
最先发现他家来亲戚的是吴大娘,她正抱着八个月大的孙子坐在金大奶奶的院子里唠嗑,听见发动机“嘭嘭”地震颤,就出门扫了一眼。一辆半旧的小货车在明堂家门口停了下来,几个戴墨镜的年轻人,从车上跳下来,手里各拎着个纸箱子——指不定装着什么好物件,走走顿顿,小声地交谈。她对金二奶奶说,明堂家来亲戚啦,还以为是卖瓜的老徐头呢。吴大娘顺嘴埋怨自家闺女也不来走趟娘家看看娘老子,就知道卖油条挣钱。
哟,明堂来亲戚了!金大奶奶手拿着晾干的丝瓜瓤,乐颠颠地跑出来,她觉得作为最亲密的邻居,她有责任接待明堂的亲戚——何况明堂有交代,婶啊,俺娘的饭在电饭煲里保上温了,劳烦您晌午端给她。
金大奶奶应着声,从豆角架下钻出来说,去吧,放心走,老婶子啥时让你娘饿着过。
明堂的娘偏瘫好几年了,开始还能拄着拐棍扶墙走,一瘸一拐地出来闲拉呱。谁知去年入冬时摔了一跤,腿折了,脑子也不活泛了,只好躺在床上落黑等天明。整日价神神叨叨的,见了金大奶奶竟喊“闺女”。再亲的闺女、儿孙也不能整天守着她不出去挣钱啊,更多的时候,明堂的娘是孤单单一个人。不忙活的时候金大奶奶就去看上一眼,抹着泪劝她过一天算一天,人老了,还不得像捅竹竿节似的。
此刻,金大奶奶脸上堆满笑,哟——你们打哪来啊?他家没人,出去了,天落黑才回来呢。明堂娘踮起小脚,往自家院里让。戴墨镜的小伙儿嘴唇一咧,不用,大娘,忙你的,我们会给他打电话。一个头发短短的女孩子,立即把手机拿出来摁了摁,放耳边听。
没准还是镇上的体面亲戚呢,金大奶奶连夸这群孩儿们利落,漂亮。
回院片刻,金大奶奶不放心,又出来交代:钥匙啊,在门后的门鼻儿上挂着,手从门缝里塞过去就摸到啦。我天天帮他家喂羊,都熟门熟路了。
金大奶奶刚回院,就听明堂院里铁门大开,连车带人都进去了。
金大奶奶又想起件事,忙去递话,那个堂屋门上的钥匙啊,得试着开,边插边转圈儿。那几个年轻人道了谢。
金大奶奶好奇地问,哪村的亲戚?
一个说是营口镇上的,给表姑送瓜来了。说着从车厢里捧出一个圆溜溜的小西瓜递给金大奶奶,金大奶奶连声夸赞他们懂事、知礼。
刚跨出门槛,金大奶奶又踅了回来,东屋里的老婆婆啊,有点糊涂啦,你们别太在意啦。
看了看手中的西瓜,金大奶奶有些过意不去。她擦了把汗说,不嫌弃,中午我老婆子管饭。
年轻人齐齐摆手,不啦。
不像话,哪有让客人自个儿寻饭的理儿,明堂家的亲戚就是我家亲戚。金大奶奶思忖着做顿捞面条,蒜汁一泼,番茄鸡蛋汤一浇,再拌个荆芥黄瓜丝,清汤利水好下肚。
金大奶奶舀了满满两大瓢面,倒在盆里,加水揉搓,先拌成面穗子,再紧揉慢揉和成面团。这档口儿,听见明堂的院子里羊“咩咩”叫得欢,还“噗噗通通”地尥蹶子,不久就安宁了。
啧啧,又瞎摆弄,年轻猴儿,也不作假(客气),金大奶奶抿着嘴暗自发笑。现在的年轻人,就会瞎折腾。比如她儿媳妇,每年打工回来,头发染得黄一缕,紫一缕。还带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夹睫毛的夹子,画眉毛的棒子,扎满刺的梳子……背着媳妇儿的面她就会说,败家子儿,白给我都不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李学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