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下)》转载请注明来源: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
曹禺:走向世界的艺术家
曹禺(1910~1996年),原名万家宝,我国当代著名戏剧家。
曹禺出生于天津一个封建没落官僚家庭。受继母影响颇深,从小就酷爱戏剧,随继母欣赏了许多京戏、文明新戏。在南开中学读初中时,他就是南开新剧团的积极分子、骨干力量,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艺术生涯。1926年,他第一次以“曹禺”为笔名发表了小说《今宵酒醒何处》。1930年,曹禺由南开大学政治系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并开始阅读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特别是古希腊悲剧以及莎士比亚、高尔基、契诃夫、奥尼尔等西方文学大师的佳作,这些知识的积累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丰厚的文学基础。
1933年,曹禺的处女作——四幕剧《雷雨》诞生了,这部作品的创作出炉震惊了整个戏剧界,他也因此一举成名。《雷雨》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艺术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同年,曹禺大学毕业·曹禺曾在清华研究院深造戏剧,后因故辍学,并先后在保定中学、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
此后不久,曹禺又创作了《日出》(1935年)、《原野》(1937年)等影响巨大的话剧剧本,确定了他作为中国现代话剧大师的地位。
抗战爆发,曹禺辗转重庆等地,完成了剧作《蜕变》(1938年)、《北京人》(1940年)。1942年,他将巴金的《家》改编成戏剧。1946年,他应邀赴美国讲学,次年,回国创作电影剧本《艳阳天》,并亲自执导拍摄完成。
建国后,曹禺先后担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并创作了多幕剧《明朗的天》(1954年)、历史剧《胆剑篇》(1960年)和《王昭君》(1978年),孜孜以求地为戏剧事业奉献青春。曹禺的剧作,融合了中外戏剧的表现手法,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在国外戏剧界也得到了极高度的评价及赞扬。
《雷雨》以1924年的中国社会为背景。这时正是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夕,阶级斗争处于十分尖锐的状态。一方面,中国无产阶级已经登上政治舞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蓬勃的工农革命运动;另一方面,中国封建势力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对人民大众进行着残酷的压榨和剥削。面对这样的现实,作者在自己的创作里,深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同时,也反映着人民大众的懦弱及对现状的无可奈何。
《雷雨》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恩怨怨上,错综复杂,引人深思。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毕尚,风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