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天天文学网】地址:tiantianwx.com
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公元600~636年),河南洛阳人,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结发妻子,13岁时嫁给李世民。唐高祖李渊登基后,册封她为秦王妃。当时,由于秦王李世民在统一中国的作战中不断建立卓越功勋,皇太子李建成对李世民的猜忌日益加深,同时李渊与李世民的矛盾也有发展。为弥合李渊父子裂痕,她尽力孝敬李渊及其嫔妃,为李世民在宫中树立威信,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她引导将士进入宫中,杀掉李建成。李世民对她很感激,即位后立她为皇后,她外柔内刚,在政治上特别是在反对外戚当权方面有坚定的主张。在贞观初期,她为李世民清明政治出了不少好主意,可以说是李世民的重要谋士之一。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死后,李世民称赞她“每能规谏,补朕之阙。今不复闻善言,是内失一良佐。”
长孙皇后作为内宫“总管”,对子女、对宫内其他人员教育、管束是比较严格的。有一次,皇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对皇后说,东宫(太子宫)的器用设施太少,请给增加一些。皇后不许,说:“作为太子,怕的是德不立、名不扬,哪怕什么器用少呢!”皇后对宫内人员严而不苛。嫔妃以下患疾病时,她都亲自探视慰问,甚至把自己用的高级药膳拿给她们吃。太宗有时临时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回到后宫便迁怒于宫人。遇到这种情况,皇后表面上也作出发怒的样子,甚至将“得罪”太宗的宫人当着太宗的面囚禁起来。等太宗息怒之后,皇后再慢慢地向太宗申诉宫人无罪的道理,为宫人恢复名誉和自由。因此,宫中没有滥施刑罚的现象,人人都爱戴皇后,长孙皇后对与自己疏远的甚至有私怨的人,从来也不想借机报复,总是从大局出发,不计私仇。她的异母兄长孙安业,好酒无赖。他们的父亲死后,长孙安业不仅不善待年纪尚幼的皇后及其同母兄长孙无忌,甚至还将他们赶到舅家。她并不介意其异母兄这种恶劣行为。她当上皇后之后还请太宗对长孙安业“厚加恩礼”。长孙安业官至监门将军,后来与李孝常、刘裕德谋反,太宗决定处其以极刑。皇后得知,叩头流涕为其请命,说:“安业之罪,万死无赦。然其不慈于妾,天下知之。今处以极刑,人必谓妾恃宠以报复其兄,岂不为圣朝之累乎!”太宗遂改变决定,将长孙安业流放于边远之地。
长孙皇后曾搜集古代妇女的善事,撰成《女则》10篇,并且写文章驳斥汉明帝马皇后关于不能抑制外戚参政,而应节制其车水马龙之侈的论点。她认为,马皇后的论调是开外戚乱政的祸源而防其末节。她曾对太宗说:“妾之本宗,以恩泽进位,无德而禄,易以取祸。欲保全其子孙永久,慎勿使其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她的同母兄长孙无忌与太宗李世民本是布衣之交,在帮助李世民统一中国及谋划”玄武门之变”使李世民得以即位等方面建有巨大功勋,是李世民的心腹和“佐命元勋”,常出入李世民卧内为之出谋划策。李世民登基后想任命长孙无忌掌握朝政,皇后“固言不可”,多次对李世民说:“妾既托身紫宫,尊重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内戚吕氏、霍氏之祸,可谓切骨之戒。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相。”李世民不听,仍然任用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皇后又秘密遣人与长孙无忌商定,两人分别苦求逊职。李世民不得已才准许了他们的请求,改授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皇后这才感到放了心。后人评论长孙皇后不赞成内戚掌握权柄的策略思想时,认为这是“虑之深远”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上》转载请注明来源: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