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天天文学网】地址:tiantianwx.com
浑仪
浑仪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用来测量天体坐标和两天体间角距离的主要仪器,由于它的重要性,历代均有研制。保存至今的明制浑仪和清制浑仪结构合理、铸造精良、装饰华丽,成为古代天文仪器的精品,甚至成为我国古代科技文明的象征。
浑仪现在,谈到浑仪的最早制造一般都引用这样两条资料:
“或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杨雄:《法言·重黎》)
“落下闳为汉武帝于地中转浑天,定时节,作太初历。”(《隋书·天文志》)
落下闳是汉武帝时人,他营造了一个浑仪,另一位天文学家鲜于妄人用它来测量,而宣帝时的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则做了一个浑象来模拟天球的运动。这里,西汉末年的杨雄并没有说浑仪是落下闳发明的,只是说他制造了一个浑仪。那么,在落下闳之前还有什么线索呢?以下几点值得考虑:
首先,战国时代的石申约是公元前4世纪人,他曾著《天文》八卷,其中有100多颗恒星的地道坐标,以入宿度表经度,去极度表纬度,单位为度,度以下用少、半、太、强、弱等字表示。这说明石申的时代应该有测量角度的仪器,并且能测出比1度还小的角度。
其次,分周天为36514度的制度应同四分历的创制有关,而先秦四分历的形成年代很可能在公元前四五世纪的战国时代。
第三,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五星占》一部,其中记有公元前246年至前177年间木、土、金三星的行度,度以下的单位为分,而1度为240分。
第四,1977年在安徽阜阳从西汉初年的古墓中出土一套二十八宿圆盘,除有二十八宿距度外,还有古度,跟《开元占经》所记《石氏星经》中的古度数相符合,这说明“古度”系统确是存在的。
第五,三国时吴国天文学家王蕃曾说:“浑天遭周秦之乱,师徒断绝而丧其文,惟浑仪尚在灵台,是以不废,故其法可得言,至于纤微委曲阙而不传。”
以上这些资料和实物都表明;在秦汉之前已有测量角度的仪器,亦或已存在浑仪这样的测角仪器。在本章第一节中曾描述过出土的汉初二十八宿圆盘的用法设想,有可能最初的测角仪器是平面的盘,在某一平面内测角。《后汉书·律历志》中曾提到“圆仪”的仪器,可能也是一种平面测角工具,但天体定位需要两个坐标,必须将平面的测角工具在赤道面和子午面内分别使用二次,这样必然会想到立体的测角工具,而将平面的盘立起一转就形成一个圆球,所谓“立圆为浑”,或许浑仪的出现曾经历了从圆到浑的发展过程。
我国古代浑仪从诞生到变成历史文物,经历了从简单发展到复杂又回到简单的过程。战国至秦或许是它的诞生时期,汉唐时期是研制、创新、定型阶段,宋元时期是它的高峰,明代以后创新和铸造的热情明显下降。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大宣武圣》【头条书屋】【新大文学】《北美新神》《她不是潘金莲》《坏了,被蛇蝎美人捡漏了》【技术流小说】《一个俗人的诸天影视之旅》《人在华娱,职业奖励是间谍》《长生修仙:从福修开始》
《天文历法研究(上)》转载请注明来源: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