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天天文学网】地址:tiantianwx.com
吴王夫差矛、戈、剑
1983年11月23日,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马山砖瓦厂发掘5号墓时,从出土物中意外地发现了一件青铜铸造的矛。这是继1965年在江陵望山1号墓中出土越王勾践剑后的又一个重要发现。
据文献记载:周太王将王位的继承权给了季历,长子太伯、次子仲雍逐逃到东南方的梅里(今江苏无锡),并断发文身。以后,二人相继成为蛮人的首领,国号为吴。
吴国原为楚国的属国。在吴君寿梦时,国力渐强。当时,恰逢晋楚不和,两国战事不断。楚国大夫巫臣亡命晋国后,向晋国君侯献上一个“联吴攻楚”之计。晋侯采纳了这一计谋,并于公元前584年派巫臣带一队战车到了吴国,向吴人传授射法、御法和战车阵法。吴国军队掌握了这些兵法以后,战斗力增强,于是不断攻楚。吴、楚两国间连年打仗,甚至一年中打了7次仗。
寿梦死后,子诸樊继位,迁都于吴(江苏吴县)。又传了几代,阖闾继位。他重用楚国旧臣伍子胥、军事家孙武等人,于公元前506年大举伐楚。吴国军队五战五胜,大败楚军,攻入郢都。吴国在战争中夺得大量财宝,俘获了许多人口,国力更加强盛。
楚国为改变腹背受敌的困境,采用“联越攻吴”的谋略,与越国联合,一起对付吴国。越君允常得到楚国的帮助后,始称越王。允常派兵攻打吴国,吴王阖闾奋力作战。吴、越之间在常年战争中,互攻不休。允常死后,其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闾起兵攻越,吴军大败,阖闾在战斗中受伤,不久病死。公元前495年,阖闾之子夫差即位,立志替父报仇。公元前494年,夫差发大军攻越,大胜越军。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求和,越国沦为吴国的属国。一夫差战胜勾践后,一心想着北进争霸。公元前486年,夫差准备攻伐齐国,构筑邗城今江苏江都县境内。吴人在邗城下挖深沟,通过射阳湖至末口(江苏淮安)入淮,贯通了长江淮河两大河流。次年,吴将徐承率水师从海上攻齐。公元前484年,吴国军队于艾陵(山东泰安)与齐军大战,大败齐军。
公元前482年,夫差为了北上争当霸主,挖深沟北连沂水,西接济水。这样,自吴国都城乘舟出发,一路可以从海路北上:一路可以经长江入淮河,又逾淮河达泗、沂、济三水。当年,夫差率大军抵达黄池,大会诸侯,与晋国争做盟主。不料,越军乘机攻入吴都。越国的水师自海路入淮,切断吴军归路。夫差大惊,让晋国当上盟主,自己赶回吴国,向越求和。公元前473年,夫差死,吴国最终被越国所灭。
夫差是吴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一个国王。在他主政期间,吴国的发展达到了高峰。他为了北上称霸,将长江、淮河乃至山东的泗、沂、济三水连接起来。虽耗竭民力,但南北的水上交通却从此开创了新的局面。
夫差矛全长29.5厘米,宽5.7厘米。矛的表面全布菱形几何纹。矛身中空供枘内木杆,中脊呈菱形,有血槽,两侧之刃锋利。此矛出土时虽有锈蚀,但擦去泥土,在矛身近莆处,有两行金光闪闪的错金铭文,每行4字:“吴王夫差,自乍用鳅”。按《说文》,鳅,矛也。由此可知,这是战国时期吴国有名的君主夫差自作的兵器。
除了发现铸有吴王夫差铭的矛以外,还有戈和剑。1959年在安徽省淮南市蔡家岗赵家孤堆发掘的蔡侯产墓中,曾出土铜戈一柄,其背面有两行10字铭文:“攻吴王夫差,自作其用戈”。但整理时发现,此器器主之铭曾被有意刮磨。有人这样推断,吴、蔡两国关系曾经交恶,所以蔡国得此戈后,故意将国名人名刮去。另一种可能是,此戈在越人灭吴后、被越人得到,并将国名人名刮去;以后此戈又流入蔡国,因某种原因落入蔡候产的手中,并被放人他的墓中。
流传至今的吴王夫差的铜剑,共有8柄:最早见到的传世夫差剑,是嘉庆初年(1797年)阮元、毕沅合撰的《山左金石志》中称作天水剑的那柄铜剑;后来,经容庚考释,认定10字铭文为“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走进科学·国宝档案》转载请注明来源: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