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学·国宝档案》转载请注明来源: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
虢国青铜列鼎
周文王在位时将东虢和西虢分别封给了自己的弟弟虢仲和虢叔。据史料记载,东虢在今河南荥阳,西虢原在今陕西宝鸡东。后于周平王东迁时迁到了今黄河中游的三门峡市郊。1956年~1957年,考古学家对其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的调查和发掘,共清理了包括虢太子墓在内的234座墓葬、3座车马坑、1座马坑,出土文物9179件。1990年和1991年,考古工作者再度对虢国墓地进行了钻探和发掘,收获颇丰。其中,M2001墓和M2009虢仲墓,为虢国两代国君之墓,所出文物数量众多,品种齐全,精美绝伦。
魏国墓地是一处排列规整、等级有序、独具特色且保存完好的大型邦国公墓地。虢国国君及其家族的墓葬位于整个墓地的最北端,其他贵族和平民则依次向南聚族而葬。
除平民墓外,其他大中型墓中均有丰富的随葬品,种类主要有青铜器、玉器。青铜器分礼乐器、车马器、兵器等,许多青铜器上铸有铭文。青铜礼器多以组合的形式出现,其中鼎不仅数量较多,且多与篡相配出土,数量据墓葬规格的不同以一、三、五、七、九为级差。在考古学上,将墓葬中的一组形制相同、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的鼎的组合称为列鼎。列鼎制度在西周时期有一套完善的体系,是西周礼乐制度的核心。虢国墓地中各等级的用鼎状况集中反映了两周时期的用鼎制度。
考古学家按照墓葬规格、随葬品组合的情况将虢国墓地的墓葬分成五个等级:
第一等为国君墓,以M2009、M2001为代表。M2009是形制最大,规格最高,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的一座虢国国君墓。墓中共出土29件铜鼎,其中9件形制相同、纹饰相同、大小依次为一青铜列鼎,与之相配的是八簋、八鬲,这种配置属大牢九鼎类。
据墓中出土的青铜器多铸有“虢仲”作器的铭文,可以断定此墓葬的主人就是虢仲。墓葬中器物的形制、纹饰和铭文风格属西周晚期,墓中出土的墨书玉遣册,有毛笔书写的“南仲”字样,南仲是周宣王时的大夫,证明墓葬年代当在宣王时期。学者们根据墓中器物铭文,结合相关文献,研究认为虢仲就是辅佐周厉王南征淮夷、酿成国人暴动,被史书称为嬖臣的虢公长父。虢仲在西周晚期地位极其显赫,南征淮夷,虽然酿成国人暴动,但却取得讨伐的最后胜利,为西周王朝的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有功之臣。
据史料记载,列鼎制度是西周奴隶主贵族“列等级、别贵贱”的重要标志。虢仲墓中的器物组合,属于列鼎的最高形式,九鼎体现了“以九为节”的史实。虢仲身为一诸侯国国君,行的却是天子九鼎之礼,足见其身份之显赫。同时,也证明到了西周晚期,随着周王室势力的衰微,宗法等级制度开始走向衰败,所有的等级制度及其所从属的礼乐制度一步一步遭到破坏,出现了诸侯越天子之礼的现象。
M2001的墓主人名叫虢季。根据古器铭和《国语》中的记载,这位虢季就是周宣王朝中的最高执政长官虢文公,在当时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墓中共出土有10件铜鼎,其中七件大小有别,排列成序,当为一套完整的组合,另三件形体较小,形制也略有差别。八件簋中6件相同,2件较小。因此,其随葬品组合当是七鼎六簋的配置。
墓中的其他随葬品数量众多,精美华丽,特别是出上有玉柄铜芯铁剑、坠玉面罩、七磺组玉佩,足以证明墓主人身份之高。墓中七鼎六直的配置显然是遵循了西周的古制,体现了西周礼制的最初形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科普小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