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农奴制的掘墓战
——1773~1775年的俄国农民战争
18世纪后半期,俄国农民为反抗沙俄帝国的黑暗统治,在农民领袖普加乔夫的领导下,发动了起义,该次战争是俄国历史上四次农民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虽然起义以失败告终。但它震撼了沙俄的封建农奴制统治,对沙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世纪后半期,俄国已从昔日的“彼得盛世”巅峰开始衰败。行将崩溃的、专横的封建农奴制不断加强对农奴的压迫,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统治,连绵不断的战争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这一切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激起了广大劳苦大众的强烈不满,俄国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仅1762~1772年,起义就达160次以上。此外,非俄罗斯各族人民的灾难更加深重。压迫越重,反抗越强烈。整个沙俄帝国堆满了干草,随时都有可能燃起熊熊的起义烈火。
时势造英雄。农民起义领袖斯杰潘·拉辛和康德拉季·布拉文出生地的顿河畔培养了杰出的农民领袖叶·伊·普加乔夫。这位顿河哥萨克人利用广大劳动人民“对沙皇朴素的宗法式信仰”,自诩为彼得三世,是劳苦大众期待的“好沙皇”,于1773年9月17日,聚集一支80人的当地哥萨克队伍起义。
普加乔夫领导的俄国农民战争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73年9月~1774年4月)。1773年9月17日,普加乔夫假冒“彼得三世”发布第一个诏书,宣布给雅伊克哥萨克人、鞑靼人和加尔梅克人以自由和特权,许诺他们将得到“河流、土地、草地、赏金、猪、狗和粮食”。9月18日,起义军抵近雅伊克镇。该镇设防坚固,重兵防守,普加乔夫遂放弃强攻,溯雅伊克河而上,直逼俄罗斯东南部的主要行政与军事战略中心——奥伦堡。9月21日,起义军占领了位于奥伦堡和雅伊克交通线上的伊列茨克镇。接着,奥伦堡西部的要塞纷纷落入起义军手中。
1773年10月4日,起义军占领了奥伦堡附近的别尔达村。10月5日,起义军开始了持续约6个月之久的奥伦堡围攻战。奥伦堡要塞内有10个五角堡、2个半棱堡,守军3000人,大炮70门,易守难攻。起义军久攻不下,双方成对峙局面。普加乔夫采取封锁城市的措施,意图迫敌就范。当寒冬腊月来临时,攻城仍未果,普加乔夫带领起义军主力在别尔达休整,留少数部队继续监视奥伦堡守军的动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文明小说】《一个俗人的诸天影视之旅》《欢迎来到我的地狱》《回到过去做财阀》【盘锦大有小说】《赤心巡天》《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岁岁平安》《谍海青云》《诡秘之主》
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第一时间更新《惊心动魄的世界战争(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