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第一时间更新《永远丰碑: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公布》最新章节。
第14章为沙家浜革命精神树丰碑
2007年4月的一天,位于太湖西南岸雉城镇的古城中学党总支,组织全体在职党员教师,赴江苏常熟沙家浜革命历史博物馆,重温历史,感受沙家浜的革命精神。
沙家浜革命历史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青青芦苇荡,抗日旧战场,沙家浜过去的一切,现在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人们耳熟能详的传奇故事《沙家浜》,就诞生在江苏常熟烟波浩渺的阳澄湖上。
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里,怀旧的人们可以追寻到阿庆嫂、郭建光、沙奶奶、胡司令……的足迹。
在高大茂密的芦苇荡中,无论从陆路还是水路,你均能领略到昔日新四军战士与日寇周旋于此时,写下的壮丽诗篇。
古城中学的党员教师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他们或驻足凝望,或洗耳恭听;或仔细研读,或动手模仿;或互相交谈,或若有所思……
通过生动和丰富的体验,让人置身于抗日江南水乡的场景,感悟军民的鱼水情深和新四军伤病员,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革命精神。
可以说,在这芦苇荡的绿色帐蔓里,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的一首首壮丽的战斗诗篇,以及沙家浜革命精神,让现场的每一位党员都深有感怀。
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位于沙家浜镇。它始建时,为“横泾地区抗日斗争展览陈列室”。1991年正式命名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
全馆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展厅陈列共分5大部分,有600多幅照片、48件革命文物及23幅首长题词。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是生动的开展德育的基地。
1969年,正是芦花放稻谷香的季节,刚刚从上海警备区动员处副处长岗位上退下来的费介成,来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经战斗过的横泾公社。
费介成是当年在此养伤的新四军伤病员之一,他是沪剧《芦荡火种》和京剧《沙家浜》剧情的见证人。
费介成来此的目的,是想在这块他和战友们曾经洒过鲜血的地方,建立一块丰碑,记载那段血与火的战斗岁月,纪念在此英勇战斗、流血牺牲的人民子弟兵。
费介成凭着惊人的记忆,不顾年迈体弱,在阳澄湖畔,踏遍一块块旧战场,寻访一个个知情人。
在北泗泾,费介成会见了当年的抗日积极分子苏贻民老妈妈。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正是这位老妈妈,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子弟兵。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天天文学网】地址:tiantianwx.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