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极限:中国登山队员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转载请注明来源: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
第12章登山队向顶峰最后冲击
1960年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际,朵朵白云在云岭间飘绕不散。北京时间上午9时半,突击顶峰的队员由副队长许竞率领出发了。
其实,早在5月18日,登山队员们仅用一天就赶到了海拔6400米的三号营地。5月19日,他们就登上了“北坳”冰坡,到达了海拔7007米的四号营地。
经过几天艰苦的行军,5月23日上午,许竞带着13名登山队员赶到了拔海8500米的地方,并在这里把第三次行军时建立在岩坡上的突击营地,改建在极其难得的一块倾斜度约30度的雪坡上。
这一天的晚上,运输队员屈银华也送氧气到突击营地。并且,他还背来了摄影机,准备天亮后在这里拍摄下登山的片子。
北京时间22时整,队员们看到了从拔海6400米营地上发出的气象预报信号弹:“24日为好天气。”这个讯息,使队员们进一步增强了夺取顶峰的信心与勇气。
这一夜,在“突击营地”的几个人所携带的全部给养只剩下一点人参,一小盒水果糖,还有贡布没舍得吃的一小块风干的生羊肉。
突击顶峰的队员即将从这里出发,攻下耸立云霄的珠穆朗玛最高峰。
5月24日,北京时间9时30分,年轻的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藏族队员贡布一行4人,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顶峰最后的380米高度冲击。其他队员则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在前几次攀登中担任了探路任务的许竞,此时体力消耗很大,他只走了约10米,就感到支持不住了。这时,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便勇敢地担起重任,扶着冰镐,一步一挪地向珠峰最后380多米的高度挺进。
为了尽量减轻负担,出了氧气筒外,他们只携带了一面国旗和一个20厘米高的毛主席半身石膏像,另外还有电影摄像机、准备写纪念纸条用的铅笔和日记本。
但即使这样,前进的速度依然缓慢异常。因为从5月17日上山以来,他们一路攀登,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体力消耗的所剩无多。
大约两个钟头,他们才攀登70米,来到了那像城墙一样的屹立在顶峰道路上的第二台阶。在第三次适应性攀登时,队长史占春和队员王凤桐曾到达过这里。但他们只在这儿观察了山势和攀登路线,并没有继续其征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不可以离婚》【千趣阁】《你不许再亲我啦[快穿]》【微信读书】《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长生家族:从开枝散叶开始》《泰昌大明》《我有一个修仙世界》《从流浪地球开始的位面战争》《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李静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