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天天文学网】地址:tiantianwx.com
原文: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译文:与善良的人交往,就如同是进入了遍值芝兰的花房,时间就算是长久了就闻不出它的香味,可是其品德却受到了熏陶;与恶人交往,就如同进入了卖鲍鱼的铺子之中,时间久了便会不觉得它的臭味,可是人也同样的变坏堕落了起来。
典故: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已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已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也是环境影响使然啊!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原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译文: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典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词源于《诗·小雅·鹤鸣》。表面的意思是说,别的山上石头可以作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后喻指他人的做法或意见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
邵雍是北宋鸿儒,一代易学大师。他认为在修身处世方面同样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把遇到的侵犯欺凌比作砺石,把品行高尚的人比作美玉。因为要成就美玉必然需要经过砺石的琢磨才行,以此看来,所谓的侵犯欺凌就成为了使自己磨炼成为“美玉”的好事。
邵雍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解释道(译文):玉,是温润的物品,如果用两块玉石来互相琢磨,肯定磨不成美玉。必须得用粗糙的砺石,这样才能磨出美玉。
原文:王阳在位,贡禹弹冠以待荐
译文:王阳做了官之后,他的朋友贡禹就弹冠相庆,等待着王阳举荐自己去做官。
典故:汉宣帝时,琅琊人王阳和贡禹是很好的朋友,贡禹多次被免职,王阳在官场也很不得志。汉元帝时,王阳被召去当谏议大夫,贡禹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就把自己的官帽取出,弹去灰尘,准备戴用。果然没多久贡禹也被任命为谏议大夫。
原文:杜伯非罪,左儒宁死不徇君
译文:春秋时期周宣王的大臣杜伯并没有犯罪,可是却要被杀害,他的朋友左儒据理力争,宁死也不阿谀周宣王。
典故:左儒,周宣王时的大夫,与杜伯同为周宣王时重臣。一次杜伯触怒了周宣王,周宣王下令杀了杜伯,左儒上前劝阻。
左儒叩头奏曰:“臣闻尧有九年之水,不失为帝;汤有七年之旱,不害为王。天变尚然不妨,人妖宁可尽信?您若杀了杜伯,臣恐国人将妖言传播,外夷闻之,亦起轻慢之心。望乞恕之。”
周宣王说:“你为了朋友而违背我的命令,是重朋友而轻君王。”
左儒答道:“如果君王是正确的而我朋友是错的,那么我就会反对我的朋友而听从君王你的命令;如果朋友对但是君王错了,那么我就应该不听从君王的命令而顺从朋友的意思。杜伯没有犯下该杀之罪,如果大王你要杀他,天下肯定认为大王你不明智。如果我不能劝阻大王杀他,天下也一定认为我不是一个忠臣。大王如果一定要杀杜伯,臣愿意与杜伯一起死。”
周宣王听了更加生气,说:“朕杀杜伯,如去藁草,何须多费唇舌?”喝教快斩。武士将杜伯推出朝门斩
了。左儒回到家中,自刎而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1979黄金时代》【轮回小说】《谁让他修仙的!》《攻略男配的正确方法》《仙官有令》【奇幻小说网】《退队,然后捡到问题美少女》《普罗之主》《灵能者不死于枪火》
《幼学琼林典故》转载请注明来源: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