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原文:卞庄勇能擒两虎
译文:卞庄十分的英勇,一个人能够擒住两只老虎。
典故:有两只老虎为了争夺一头牛而打斗,卞庄子要去刺杀老虎,馆舍里的一个仆人制止他,说:“两只虎正要去吃那头牛,当它们吃得胃口很香的时候就会抢起来,一抢必定互斗,斗的结果必然是大虎受伤,小虎死亡,你再朝着受伤的老虎刺去,一下子必可得到杀死两只老虎的美名。”卞庄子认为这个仆人说得对,就站着等待。过了片刻工夫,两只老虎果然斗起来了。大的受伤,小的死了,卞庄子朝那只受伤的大虎刺去,这一下子果然立下了杀死两只老虎的功劳。
原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以其扶之者众
译文:百足虫,就算是死了也还不会僵硬,因为还有许多的腿支撑着它。
典故: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贤士名叫曹冏。在魏国初建之时,急需稳定大局,巩固统治权,这是眼下急需要办的一件紧要之事。为此,曹冏便上疏魏王曹操,说:“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扶之者众也。”他的意思是说,有句老话说,有一种有一百只脚的虫子,它死了以后在较长的时间内仍不会僵硬。这是由于支撑着它的渠道很多啊。曹冏引用这句古语的目的,是劝告曹操要大力重用亲信,扶植自己的势力,招揽人才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后来人们便把“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引申为成语,用来比喻被**或**的反动或敌对势力,余孽尚存,如不彻底肃清,还会兴风作浪。很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原文:大丈夫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译文:大丈夫做人顶天立地,宁愿做鸡嘴,给鸡进食,也不愿意做牛后,给牛排粪。
典故:战国时期,有一个叫苏秦的人,连续十次上书秦王,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纵横学”。鼓动秦国其他六国建立友好“联盟”,然后再各个击破,但是秦惠文王没理他。苏秦垂头丧气的回到家乡。家里人看见他狼狈的样子,都不愿和他说话。后来苏秦改变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决定采用“合纵”的方法,让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叫张仪的人仍在四处游说“连横”学说,鼓动六国聚集在秦国的周围。在韩国,张仪向韩王施压,说“事秦则安矣,不事秦则危矣。”苏秦到了韩国后,对韩王说:“韩国领土辽阔,地势险要,为什么要向秦国屈服呢?如果韩国屈服了,秦国一定会今年要一块土地,明年要一块土地,韩国国土毕竟有限,秦国的贪欲却无止境。有人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韩国跟秦国连横,那就做了牛屁股。连我也为会你感到耻辱的。”韩王听了以后认为苏秦说的有道理,说:“我死也不会向秦国屈服!”苏秦就这样一个一个说服了六国,六国最终结成了以楚国为首的联盟。秦国也被六国孤立起来。
原文:芒刺在背,言恐惧不安
译文:形容恐惧不安,就好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北美新神》【火趣阁】《他知道风从哪个方向来》《我还能苟[星际]》《赛博朋克:2075》《我以神明为食》【燃文小说网】《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大家读】《穿越万界:神功自动满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