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 > 皇明缇骑 > 第三十六章:夺情

第三十六章:夺情

好书推荐:阿兹特克的永生者首席御医抗日之兵魂传说快穿之病弱白莲洗白记蝉动亮剑之从警卫员开始做大做强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抗日之铁血军魂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抗日之军武系统佣兵1929民国投机者寒门宰相诡三国黜龙隆万盛世明末钢铁大亨数风流人物红色莫斯科

鸳鸯钱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随着罗恒深入浅出的讲解,王冰才得以清楚了解首辅大人“丁忧”的来龙去脉,以及刘能和沈懋学他们等人错综复杂的关系。

事情还要从万历五年秋季说起,这年九月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突然病逝。按照朝廷官员条例,家中父母病逝,其子女必须回家守孝三年,此名为“丁忧”。

原本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是万历五年正是张居正全面铺开考成法的一年。如果这个时候走了,而且一走就是三年,那么改革肯定是会功亏一篑的。如此一来,内阁替首辅“夺情”也就不是什么奇怪事了。

同时皇帝也乐意这样的“夺情”,并且于九月二十六日责令司礼监太监传召张居正:

朕元辅受皇考付托辅朕幼冲,安定社稷。朕深切倚赖。岂可一日离朕?父制当守,君父尤重。准过七七不随朝。你部里即往谕着,不必具辞。钦此!

这道圣谕发出后,虽然张居正在心里是喜闻乐见的。但为了避免口舌之争和官员们的猜忌,还是颇费周章的写了一道《乞恩守制疏》,以“臣一介草茅,忝司政本,十有余年,受先皇顾托之重”答谢了帝国皇帝的圣情,又拿商朝国君成汤与大臣伊尹;周成王与公旦;汉昭烈帝和诸葛亮举例,表示自己对皇帝的绝对忠心。

最后以“又何暇顾旁人之非以,询匹夫之小节,而拘拘于常理之内乎?”为理由,模棱两可回应帝国皇帝的要求。

如果只是从字面意思上看,很容易理解成张居正非回家守孝不可。但是作为张居正的学生,帝国皇帝一眼就看出奏疏里更深层次的含义:老师这是在堵众多官员的嘴巴呢,明面上说要回家守孝,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如果陛下您执意要求臣在朝守制,那么臣又怎么会拘泥于这样的小节?

读懂了这层意思,接下来就好办了。张居正所谓的执意要求,无非就是想让皇帝再多下几道圣旨来挽留自己。这样一来对外也能有个说法,不是张居正自己不回家“丁忧”,而是皇帝的态度太坚决,君命难为,自己只好遵照陛下的意思办事。

内阁首辅的渴求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热心答复,从十月初二开始一直到初八日,整整七天时间,帝国皇帝一共下了三道旨意,甚至明确要求吏部不准张居正的“丁忧”。

同样的张居正也上了三道奏疏推辞,最后皇帝以司礼监派人代办张老太爷的丧事作为办法,“强行”留下了张居正在内阁继续办公。

其实纵观整个大明朝,这样的“夺情”并不是先例。早在宣德朝时期,皇帝朱瞻基就以夺情挽留了杨溥;成化皇帝朱见深也以此办法,留住了李贤。至于到了张居正这里会如此麻烦,归根结底还是天子年少,张居正不想背着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恶名。

若是事情就此发展倒也还好,偏偏在“夺情”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以翰林院编修吴中行,翰林院检讨赵用贤两人最为明显。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神朝之主,从觉醒万族绝色图开始我上就我上荒原薪火怒海覆清1852大明国士布衣首辅谍战迷雾元初小道士纵横天下九品寒门大秦:政哥我不想学英语了从汉末开始一统天下决戰江南长安匪辉煌万历:我在大明搞改革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金榜现世,举国求我迎娶女帝美利坚军火商大宋:砥砺前行医馆里的故事我的16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