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眼神,一如他几十年的平凡人生一样,祥和而镇静。
据接待孵化班的厂方工作人员介绍说,曾大叔已经在十年前仙逝了。
那时候,以曾大叔的名字命名的“曾大叔食品有限公司”,刚刚建成,进入投产。
曾大叔终于看到了,他操练了几十年的民间技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有了更好的应用。
为了纪念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民间手艺人,公司特意在厂区挂了他的照片,以此来激励进厂的每一位员工,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公司希望所有的员工们,发扬曾大叔艰苦朴素、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为打响每一颗“曾大叔”品牌系列产品的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是一场生动又形象的现场教学课。
听了曾大叔食品有限公司的发展过程介绍,程昭昭心潮起伏,无法平静。
他浮想联翩。
他想象着曾大叔在小镇上摆摊的场景,曾大叔一天又一天地操练着手艺,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才摸索出一套制做花生糖的绝活。
做一件事情,需要衡心与耐力,坚持,坚持,再坚持。
程昭昭特别想见一见曾大叔的那个本家侄儿,听一听这位创业者的故事。
从某种角度上讲,曾家侄儿是一名创业的前辈,他的创业故事,一定会给程昭昭这样的晚辈提供更多的启示。
令程昭昭感到遗憾的是,他没有见到曾大叔的本家侄儿,即曾大叔食品有限公司的创业者,那个精明又能干的民营企业家。
曾董事长外出开会去了。
接下来的时间,当然是直奔主题,考察这个厂的网销情况。
近几年,由于电子商务事业的蓬勃发展,优秀民营企业曾大叔食品有限公司,走在了网络销售的前列。
这个厂的销售模式,由以前的全部传统线下营销,转向了线下销售和线上销售各占一半的局面。
换句话说,就是“曾大叔花生糖”系列产品,有百分之五十的份额,都属于网上销售出去的产品。
这个企业的产品,从最初的主打产品原味花生糖(米花糖),发展出原味、甜味、椒盐味等多种口味。
又由花生糖,研究出小米酥(即用小米和黑芝麻作主要原料)、雪花酥(即用糯米和白芝麻作主要原料)等品种,形成品种丰富口味繁多的系列产品。
如果说此企业在建厂之初,鼎承的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曾大叔花生糖的重任,那么,今天的曾大叔食品有限公司,更注重于现代企业的塑造。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