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了百世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鲜活的民间气息,远远比奏折上那冰冷、慎重的文字更能体现这个时代的民生百态。
朱棣是在马背上长大,朱瞻基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爷孙俩本打算回宫,路上突然决定绕去集市看看。
众人先去了粮铺看了看大米的价格。
通过米价就能得知近两年田地里最真实的收成情况。
自颁布田地制度改革后,保护了种田农民的切身利益,这样一来,家家有了田地,户户藏有余粮,粮价飞速上升,可即便市面上的米价高昂,种田农民的利益也没有受到什么损害,因为他们并不缺粮。
京城米价稍贵一些,一两银子,之前可以买到七八石米,现在只能买到五石米,现如今看来,日后的米价肯定还会再飞升;一石米约差不多等于一百二十斤,此时的一斤又是十六两。
结合如今这个时代的物价,朱瞻基建议大明可以以高昂的价格慢慢的将国内余剩的粮食出售到邻近的国家,赚取他们手中的白银。一来,能促进大明国内的经济发展。二来,也能以粮食来控制他国的民生。
朱棣觉得这个提议非常好,让朱瞻基回去以后,与内阁官员敲定一下细节,如何落实,如何颁行。
在朱棣眼中,此刻的大明国内粮食大丰收,人人都能吃饱饭。反正市面上的米价再高,对大明的种地农民也丝毫没有影响。
随后,众人又去了布帛店、绸缎庄子逛了几圈。
不论是哪个时代的女人,爱美始终是第一步,天性使然。女人吃饱了,兜里有闲钱了,整日就琢磨如何穿衣打扮。
朱棣和店里掌柜的闲聊了几句。得知近两年来,京城买丝绸的人确实是逐渐多了起来。但是,也大多是一些有权有势的富贵人家购买,普通老百姓只有在家中儿女婚嫁的时候才会忍痛买一些。
绸缎庄子的掌柜的,是个大腹便便的富商,身上却穿着粗布衣裳,言语间也颇有微词,语气中透着一股无奈,说要是朝廷允许商人也穿丝绸,那这买卖就更好做了。
朱瞻基闻言,提心吊胆,他是真的害怕老爷子当场让侍卫掏出刀子宰了这绸缎商人。
不许商人穿绸缎,本就是大明的国法。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