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推门而入,却见几个宫女太监烧着两口大釜,釜里的水滚沸,放着几个竹筒。刘氏赤着上身伏在塌上,背上贴着几个竹筒,一个宫女正操弄着。
这是在拔罐呢。中医关于拔罐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顷,而张角”,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也有相关描述。到了隋唐时期,拔罐的工具有了突破性的改进,开始用经过削制加工的竹罐来代替兽角。
见李治闯进来,刘氏慌忙坐起,又抄起枕头捂在身前,惨白的脸色羞出了一点红。
“你们都退下!”刘氏屏退侍者,“陛下来了,怎地也不招呼一声,妾身,妾身……”刘氏说着说着,竟如李治附体般,掩面抽泣起来。
李治看着刘氏走形的身材,额角恒生的皱纹,粘在背上不断颤抖的竹罐子,顿时便没了兴致。可见刘氏如此这般,又想起十多年前的丽人,李治不禁心生怜悯,走上前去要帮刘氏摘下竹罐。
“陛下莫近,妾身害了痨病,免得陛下染了疫气。”刘氏自己摘下背上的竹罐,又披了件宽衫,抹了抹眼泪,“陛下打登基后就再未幸过妾,这些年来妾过得好辛苦。”
李治轻叹一口气,缓声道:“佳人旧时窈窕,朕还犹在眉眼,今何至斯啊!”
刘氏悲戚地摇摇头,用帕子捂住口,咳嗽了好一阵。抬起头来,“是妾身没福分,怨不得谁。妾年老色衰,陛下不幸妾,妾不怨陛下;皇后不许妾探望忠儿,是妾已把忠儿过继出去,妾也不怨皇后;代王不许妾去他那儿沾皇气,是妾害了痨病,妾更不能怨代王;至于这痨病,是永徽二年妾出宫省亲时染上的,妾也不知该怨谁……”
却说这刘氏,生下李忠后就没怎么见过李治,后来李忠被过继给王皇后当太子,刘氏就更见不到李治了。永徽二年出宫探望家属,不知被谁传染了肺结核。之前听说武昭仪生了个皇子,思子心切却见不得的刘氏便想着去逗弄李弘,可李宏已经知道她是个痨病鬼,历史上的李弘就死于肺结核,大概率就是这刘氏传染的,又怎么敢让刘氏靠近。
而今这刘氏看起来已是形容枯槁,时日无多了。
“佳人……佳人……哎!”李治攥着拳头,只觉一阵无力,“佳人何以致斯!朕这就传太医来,治好佳人的痨病。”
“陛下慢着!”刘氏想伸手阻拦,却又不敢离李治太近,“妾已问过太医了,太医也无甚办法,只拿出一粒叫红丸的丹药来。妾却是死也不吃这红丸的。”
“唉,那朕……”对着这个看起来似有五十多岁的女人,李治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做什么,“那朕赏你些银钱吧。”
“妾不要银钱,永徽二年妾出宫便是料理家父后事的。家父一过世,妾家中便再无亲戚,陛下赏钱也无用。”这刘氏竟已是一副料理后事的语气,“陛下若是还念着妾的好,便把妾的忠儿找来给妾看看。”
这叫李治如何能拒绝?不仅叫来了李忠,他还把王皇后、萧淑妃、李弘、李素节(萧淑妃之子)、李上金(李治第三子)等宫里能叫上名姓的人都叫来了,就连武则天也挺着个大肚子赶过来了。
“忠儿!”“阿娘!”刘氏母子甫一见面就相拥而泣。
李治不忍看这场面,转过头去,正见着抻着脖子瞅的王皇后,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