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们家的帝国创业史》转载请注明来源: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
阆州城外嘉陵江,北上五公里,有支流玉台河,玉台河有大支流五条,次级小支流27条,玉台河河水充沛,水流湍急,两岸翠木葱葱,四季常青。、
河面上,一艘小江轮缓缓行驶,白色船身划开碧波,残留下一路水影。
船半载货半载人,载货的甲板上停着一辆老旧的吉普车,还有许多装着各式物件的箱子和袋子,码放整齐。
前端船舱内。
“何谚邻,你再把你太爷爷带去拍你那个乱七八糟的视频,我饶不了你!”一遍操舵一遍说话的何玉栋语气严厉。
何谚隆作为哥哥,连忙打圆场:“好了,爸,太爷爷和妹妹一起拍视频,,开心得不得了,我们做晚辈不就是为了让老人家开心么?您就别生气了。”
太爷何定江满脸笑容,不停地嗯呢嗯呢,显然是对重孙女的安排满意得很。
坐在船舱一角的何谚邻一脸满不在乎,用手挽着太爷爷,撒娇道:“太爷爷,我爸是不是就是您经常说的封建家长作风,您可得为我做主!”
“好啦好啦,大过年的,哥你少说几句!”姑姑何玉桦一边拿着化妆镜捣腾着自己的妆容,一边说道,语气里的满不在乎和侄女儿何谚邻一抹一样,老何家几代的女子性格泼辣,典型的川妹子。
“玉华你也是不省心,你那个人模狗样的男朋友到底靠谱不靠谱?你说你都离婚好几年了,也该收收心了,还有前天你和你男朋友是不是拉着你爷爷去西街吃了雪糕,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张嬢嬢看到告诉我的!”奶奶徐英芳不知是出于维护孙女的角度,还是纯粹对自家的女儿抱怨,直接把火力转移到了何玉桦身上。一时间见,姑姑何玉桦开始反驳,爷爷何建国为了维护自己的闺女,不由得对着儿子连连数落离婚十年了也没有再找个媳妇,简直不像话!
整个船舱很大,很空旷,何家几口人吵吵闹闹的,只有太爷爷何定江依旧笑眯眯的,在他看来,小儿辈的吵闹反而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吧,
何谚隆确实耳朵都受不了了,连忙从船舱出来到甲板上透透气。
今天是腊月二十七,昨天何谚隆才从金陵回来,今天在城里做完核酸,便和一家人会和,准备回老家一起过年。
说是一家人,从太爷爷的角度看,可能不准确,太爷爷何定江今年95岁,和太奶奶秦月芬育有四子一女,太奶奶二十年前就过世了,姑婆远嫁渝州,其余的二爷当兵专业后定居新疆,三爷在市里当工人,退休后几个儿女轮流抚养,四爷虽是农民,但是四爷的大儿子很有出息,在首都的互联网大厂当高管,一家人也早早就被接到首都享福。爷爷何建国是老大,一直在村里,当过民兵连长,村主任,一方面是替弟弟妹妹们赡养太爷爷,一方面也是坚守故土,为何家在外的留个故乡的念想。毕竟老何家从太爷爷这儿起,有五十多口人,用太爷爷的话说就是大部分都漂泊在外,还得记着人要有根。
爷爷何建国和奶奶徐英芳生有两子一女,二叔二婶在广州打工,堂弟和弟妹带着孩子在成都上班,说是明天接上他爸妈就一起回来。
想到这里,何谚隆大概明白为啥今天太爷爷这么高兴了,95岁的高龄还耳聪目明,放在什么时代都很少见,明天堂弟就要把不到半岁小侄儿带回来了,这就是五世同堂了,老爷子可不得乐由心生。
再有十几分钟就是老家清泉村了,有三年没回老家的何谚隆有些近乡情怯了,不知道村里面有多少儿时的伙伴还在老家。
说起清泉村,规模不大,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方,背后大山莽莽,罕有人迹,解放前山水有一群土匪盘踞多年,山下的谷地被土匪作为各路剿匪人马的第一道防线,因地形险要,除了从这边谷地进攻山上,其它地方都无法抵达山上,所以这股子陈年老匪盘踞了几十年。直到他们遇到了太爷爷带领的我军一营指战员,附索攀崖,干净利落地剿灭了这股顽匪。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清泉村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