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转载请注明来源: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
21.《爱弥尔,或论教育》:教育技术论的名著
〔法国〕卢梭著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杰出的政治思想家、文学家卢梭。他的才思文藻风靡了当时的整个欧洲,并为后人留下了一系列划时代的巨著。
有关卢梭的生平简介,本书在前面已经作了介绍,这里不再重复。
【内容精要】
“无论制定什么计划都必须考虑两件事情,第一是那个计划要绝对的好;第二是那个计划是否容易实行。”
卢梭留下的这本《爱弥尔》,本来是指导实践、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作品,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革命的宣言。在现存制度下,宣言的命运只能是或被镇压或被漠视或被驱逐。卢梭和他的《爱弥尔》也完全遭到了这种不合理的对待。“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该书的这个开头语,确实是向时代的文明所作的果敢的挑战,而这正是该书的基本命题。
该书由五卷组成。全书的主题是使一个叫爱弥尔的孩子如何适应自然教育,各卷的主要内容与爱弥尔的发展阶段相对应。第1卷是乳儿期;第2卷是幼年期;第3卷是少年期;第4卷是青年期;第5卷是对爱弥尔的伴侣苏菲的教育,即论述女子教育。
“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我们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没有辨别能力,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生时不具有的东西,我们长大之后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这三种教师的教育方法有冲突时,孩子就不能成为各方面都均衡发展的人。教育一致,向着同一目的时,孩子就能按本来的目标受教育,度过始终如一的人生。
三种教育之中,唯有自然的教育是人所无法决定的,其他的教育必须和自然的教育配合一致。如果三种教育只不过是有所不同的话,教育是可能进行的。但是如果互相对立,教育就不可能进行。人类必须同自然或社会制度进行斗争,必须决定是造就人还是造就公民。
卢梭设想了自然状态,说明了人类的共同体中有两种互相对立的目的,预想了与此相对应的两种相反的教育形态。一种是一般的公众教育,另一种是个别的家庭教育。卢梭对所谓“国家”和“公民”这种近代语言是持否定态度的,所以他认为公众教育不能存在,家庭教育才是惟一的希望。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戈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