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更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前几天,有个朋友在线上跟我说话,讨论某段诗的翻译,他说应该用“鸽翼般的白”而不是雪白之类,我看了一眼,想都没想,随意回复了“哦”,然后做自己的事去了。
那天晚上,我想了想,为什么我对文字、翻译之类的事不感兴趣?或者说,我对所有的琐事都不太关心?我爬起来又看了他当时与我的对话,细看之下,发现他的语感好,用字讲究。但我在与他说话时就是对这件事不敏感,甚至着急地结束对话。
我不仅与人交流时很急,做任何事都是,就连用iPad听歌,每一首歌放到曲尾,歌手唱完最后一个字,我马上就按下一曲,不能等几秒让它放完曲尾旋律。
为什么我总是这么急?我想也许是因为焦虑。自工作以来,焦灼、沮丧一直出现在我身上,并非由于工作过多或者难度太大。对于工作,我做得并不坏,但焦虑却无时无刻不出现。
除工作本身外,与人交往是令我最焦虑的一部分。所幸我是一个记者,无须朝九晚五,只需每周到报社一次,与同事接触的时间很短。即便这样,我仍然紧张,我会错过第一个报销日,然后错过第二个报销日,接着错过第三个报销日;我会因层层领导审批而耗尽耐心;我还会在人群里无所适从。
但我在人群中并不沉默寡言,还往往是最健谈的那一个。每次开会或饭局,要是气氛热烈,我便躲在人后不说话;要是冷场—天啦,我真是害怕冷场—我就会怀着恐惧侃侃而谈。大脑飞速旋转,抓出三百多年前的一些段子,看见大家笑得前仰后合,我也跟着笑。可我并不觉得舒适自在,相反,只觉得懊悔,简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说话,为什么要做出高兴的表情,心想,快点闭嘴,离开。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