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第一时间更新《惊心动魄的世界战争(下)》最新章节。
欧洲史上的首次国际大战
——1618~1648年的欧洲战争
1618~1648年,欧洲史上爆发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三十年战争,先后卷入战争的包括有西欧、中欧和北欧的全部主要国家。战争起因于德国新旧教矛盾,但很快就演化为各国的争权夺利和领土之争。结果,德国四分五裂。法国迅速崛起,从而带来了欧洲战略格局上的一次重大变化。
16世纪后期和17世纪初,德国和整个西欧经宗教改革后,教皇和皇帝权力有所削弱,路德教、卡尔文教等新教势力迅速发展,新旧教势力几乎相等。在德国,天主教统治的地区是南部、东南部和莱因河中下游;路德教的中心是萨克森、黑森、勃兰登堡等地,卡尔文教则传布于莱茵河上游的巴拉丁地区。路德教诸侯与天主教争夺领土,要求获得更大的教权。卡尔文教要求获得与路德教同样的合法地位,而天主教则拒不承认卡尔文教合法,天主教对路德教也以反对异端为口号,竭力打击之。
皇帝与诸侯之间矛盾重重。皇帝虽不能实际控制整个帝国,但统治着奥地利和捷克等地。哈布斯堡家族的直接领土在德国各邦版图中最大,它的旁支还统治着西班牙。皇帝为图实行中央集权,以反对异端为借口,限制新教诸侯。旧教诸侯在宗教上和皇帝一致,但是反对中央集权,企图在反新教中扩大自己的势力。17世纪初,皇帝卢道夫二世企图用武力限制新教诸侯的权力,于是,德国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集团,即“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教皇、皇帝、西班牙都支持天生教同盟;德国、荷兰和英国等支持新教同盟。欧洲各国之所以干涉德国,主要是想阻止它强大,并趁机获取好处。
德国两大诸侯集团和西欧各国尖锐对立的形势,使战争终于以1618年捷克人民起义为导火线而爆发。
捷克1526年并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德国皇帝兼为捷克国王,但捷克人有宗教自决、政治自治等权。但到三世皇帝马提亚(1612~1619年)时,他派遣耶稣会士深入捷克,企图恢复天主教,并指定斐迪南为捷克国王,遭捷克人强烈反对。当国会向皇帝马提亚提出抗议时,遭马提亚拒绝,并宣布新教徒为暴徒。于是捷克人在1618年举行起义,冲进王宫,把国王的两个钦差从窗口投入壕沟。这个“掷出窗外事件”是捷克反对哈布斯堡王朝起义的开始,也是30年战争的开端。
30年战争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捷克、巴拉丁时期(1618~1624年);丹麦时期(1625~1629年);瑞典时期(1630~1635年);法国、瑞典时期(1635~1648年)。
“掷出窗外事件”发生后,捷克组成以图伦伯爵为首的临时政府。1619年,捷克国会推举新教同盟首领巴拉丁选侯腓特烈为国王,对斐迪南作战。战争开始时,捷克进展顺利,6月进抵维也纳近郊。斐迪南求助于天主教同盟,天主教同盟出兵25000人,并供给皇帝大量金钱;西班牙也出兵进攻巴拉丁。1620年11月,捷克和巴拉丁联军被天主教盟军击败,腓特烈逃往荷兰,巴拉丁被西班牙占领。捷克成为奥地利的一省,约有3/4的捷克封建主土地转入德国人之手。征服者还强迫捷克居民改奉天主教,焚毁捷克书籍,宣布德语为捷克国语。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天天文学网】地址:tiantianwx.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