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贵阳建公改制显业绩
改制,给众多的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贵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唐光灿说:“进入市场,我们才感觉到人才竞争的激烈。以前由上级安排,现在是我们自己做主,总想挑选更好的。”
早在1981年,原贵阳市建筑设计院,就开始进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1991年,设计院实行内部技术经济承包责任制。2002年,设计院成功改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
谈及改制,公司副总经理骆传新说,1991年前的工程,绝大部分都是单位领导出面承揽,职工直接对单位领导负责。
而在实行内部技术经济承包责任制后,每位员工都是市场开拓者,直接面对市场承揽任务。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角色的转换,是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必须面临的新课题。
公司技术部经理陆亚平,在公司已经干了多年了。陆亚平说:“1984年大学毕业就进了公司,那时还是事业单位,工作轻松没压力,有很多空余时间。现在就不同了……”
从捧铁饭碗的国家科技工作者,到民营企业的“自由人”,陆亚平说,当初也曾对将来充满焦虑和迷惘,但是在公司领导的关心和开导下,大家的观念逐渐转变了。
陆亚平说:“以前我是呆在办公室里,只负责画图纸的纯技术人员。现在,要直接面对市场的筛选,压力就这样来了。不断充实自我、提高业务能力,便成为我工作、生活的重心。”
1998年,陆亚平通过了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陆亚平说:“考职称是一方面,工作多了,遇到的难题也多起来。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应对。”
2000年,陆亚平出任第六设计所所长。陆亚平说:“放下知识分子架子,走出院门自找出路,是最难的转变。以前是别人来求你,现在是你要去寻找客户。除了懂业务,还要学会与人打交道,这也是一门大学问!”
那时候,陆亚平和同事们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寻找客户、开拓市场上。
陆亚平说:“听到哪里要修房子,就自己找上门去,碰过不少钉子,不过也有成功的喜悦。实行企业化的管理、改制,带给我个人和公司的变化和好处是明显的。”
贵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员工,从改制前的120余人,增加到此时的近200人。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和拥有丰富工作经验、技术职称的技术人才,增加了50余人。
良性的竞争机制和先进的管理制度,让改制后的贵阳建筑设计公司,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优良业绩。
而对于蓬莱市黄金总公司,从不足百人、亏损严重的乡镇小矿,发展成为集金、工、贸、科研、教育于一体的国有大型企业,该公司历经十几年的艰苦奋斗,最终实现了从平庸到成功的跨越。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第一时间更新《独领风骚:中央关于企业股份制改革政策出台》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