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渠》转载请注明来源: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
康红旗陪着爷爷在哈密的这段日子,被爷爷和他的战友们开凿红旗渠的伟大精神折服了,从爷爷和昔日他的战友中,了解了红旗渠的来龙去脉。
当年康胜利和大部队来到哈密这片戈壁滩上的小绿洲就驻扎下来了,面对一年四季都下不了一场雨的老天爷,只能望戈壁兴叹,在内地庄农人多少能“靠天吃饭”,在这,靠不了。
在这靠什么吃饭啊?要想活下去,只有靠水,水才是最关键的,只要有水,就能种庄稼,有了庄稼,人的嘴就糊住了,啥困难就都能克服了。
屯垦戍边的康胜利和自己的战友们初来乍到,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去寻找水源。
上级指示,让康胜利带着十个人的队伍,在东天山脚下寻找水源,那天山上松柏成林,肯定有水。
接到指示的康胜利并没有着急和找水队出发,他让队员们和当地的老乡朋友们多打听,多了解,最好能找出来一个找水的向导,毕竟对他们来说,人生地不熟这项工作不好开展。
在康胜利的带领下,找水队每天早上出去帮老乡干活,闲聊中打探些水源的消息,可一连好几天,水源没找到,却了解到了当地人因为争抢水源而大打出手的事情。
哈密城西面,大概五十多公里外,有两个村子,一个叫四堡,一个叫五堡,村子都不大,各住着有百十来户人家。两个村子被白杨沟里流出来的一道水连在了一起。这条白杨沟也自然而然成了四堡和五堡的生命沟。每年夏天的沟里的水,也就勉强能养活两个堡的人。
可两个堡的人,因为这白杨沟的水,世世代代的矛盾就没有停过,逢上雨水多的年头,两个村的人还能和睦相处,要是哪年旱的沟里的水都不够浇庄稼了,谁也就不饶过谁。这能怨得了人吗?也怨不得,要怨就怨太缺水了。
自古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白杨沟也一样,四堡在白杨沟的高处,五堡在低处,谁都知道,住在沟低处的五堡在用水上总归是要吃点亏的。
天气大旱,上面的四堡就把白杨沟给截了,自己村的水也就勉强够用了,甚至还能有些富余,可在低处的五堡就不愿意了,眼看着地里的庄稼都快要干死了,却也没什么好的办法。
“良心坏了的四堡人啊,宁可把水截在四堡糟蹋了,也不让它流到五堡来,咱们抄起家伙跟他们拼了。”
有一年五堡的田快要旱死了,五堡村里的人快要被急疯了。
最终五堡人没有拿着铁锹和四堡人干仗,而是选了个几个代表跟着村里的巴依(村里有名望的富户)去和四堡谈判,求四堡把截住的水给下面的五堡放点,救救全村人的命。
五堡村是带着自己的底线去的,只要四堡能放水救人,多余打下的粮食就全部给四堡。
两个村子巴依和代表们商量着、议论着,五堡人忍辱负重,没经过几轮谈判就把自己的底线和盘托出了。
“巴依老爷啊,今年大旱,我们五堡人就是想活个命,你们就行行好吧,日后你们让五堡人当牛做马都行。”
任凭五堡人再怎么哀求,主意再怎么多,四堡的巴依老爷不吱声,这事就办不成。
“既然你们都已经求到这个份上了,那我就代表四堡也说说我们的意见吧,这水给你们放,好办,只是嘛,我还有个要求,你们要是能答应的话,今天谁就流到你们五堡。”四堡的巴依老爷说。
五堡人一听有希望了,都嚷嚷地说:“啥要求嘛,你说出来,我们五堡能做到的,一定答应。”
“你们五堡嘛,只要挑两个年轻姑娘送到我们家的话,这水嘛,好办得很,好办得很,一句话的事。”四堡的巴依老爷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双耳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天文学网tiantian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